临汾新闻网讯(记者 李静)衣食住行、吃喝玩乐,只要你愿意,一切皆可“团”。眼下,网络团购迅速风靡全国,成为大众最潮的消费模式,不仅省去了讨价还价的环节,还为消费者提供了繁多的品种和最实惠的价格。然而,有些人兴冲冲地参加团购,却招来了一大堆麻烦。 菜品“瘦身” 货不对板 团券下馆子,不仅省钱,还能去各类餐厅品尝不同的美味佳肴。但有的商家企图以次充好、菜量大打折扣、货不对板等来蒙混过关,令慕名前来的消费者伤了心。且此类投诉高居榜首,被消费者深恶痛绝。市民 赵军碍于囊中羞涩,一直没有品尝过小区门口的鲍鱼。去年某日,赵军在网上看到该店有团购活动,欣喜之余立即下单。“写明两斤的羊排其实连一斤都不到,鲍鱼捞饭里看不到鲍鱼的影儿。我预订的是6人团餐,可是4个人都不够吃,简直太坑爹了。”这顿饭令赵军至今耿耿于怀。 服务“缩水” 不开发票 同样是上门消费,商家有时却以不同的服务标准区别对待,令团购客户感到“低人一等”。“服务员一听是团券,立即不高兴地让我们排队,等了快一个小时才说有空房。房间音效不好,多次反映都没人调整。套餐里包含的小吃和果盘一样都没有上。”在电视台工作的牛先生本是某KTV的常客,此后他再也没有光顾过该店。 预订时难 退款不易 “去年11月团的券,每次打电话都说预订已满。”在银行工作的吴女士不满地说,由于一直预订不上,她只能“突然袭击”,在明明有空桌的情况下,服务员却以“桌位是预留给正常用餐的顾客”为由回绝。 限时使用 令人无奈 节假日与亲朋好友去吃喝玩乐一番,本是快乐之事,却被团券的使用时间绊住了手脚。“过年期间、国家法定节假日不能使用也能理解,周末想聚一下也不能用。”从事会计工作的杨昕娜无奈地说,团购了几张快餐券,有的店让中午去,有的只能在下午3时使用,健身券和洗浴券直接挪到早上。” (记者 李静) |